20220204使徒行傳八章26-40節 每日單獨會主 ◎敬拜: ◎讀經:使徒行傳八章26-40節 ◎默想: 關於 神: 祂是誰? 祂是怎樣的? 祂作了什麼? 關於我: 我是誰? 神如何看我? 關於基督徒生活: S罪惡: P應許: A態度: C命令: E榜樣: 這些對我現在的生活有何指示? 腓利因熱心傳揚福音,而享有「傳福音的腓利」之雅號。當他接受「主的一個使者」呼召:「起來,向南走!」就順服的離開撒瑪利亞,下到南部人煙稀少的曠野。「不料」:表示非他所能預料的事發生了。他竟然在曠野遇到正要返回非洲途中,行經該地的埃提阿伯朝廷重要官員。當時,官員在車上閱讀到《以賽亞書》53章。此時聖靈向腓利說:「你去貼近那車走」,腓利就立刻順服「跑到」車旁。腓利真是一個無限量跟隨聖靈的榜樣,對聖靈敏銳、讓聖靈管制、隨聖靈引導的器皿。這是「讓神作工而非為神作工」的美好例子! 從埃提阿伯太監得救的事件中不難看出,他之所以信主,除了聖靈的工作外,「文字」當是最大的關鍵之一。他上耶路撒冷聽道之後,若沒有「文字」提供他進一步的閱讀和思索,或許他不會更加深入的想要瞭解經文的意思。今日我們仍有聖經文字可閱讀,並很方便的能繼續使用「文字」來作佈道工作,就該好好珍惜使用此資源,才不虧負神的恩典。 腓利是初期教會七位執事之一,原本的職責是「管理飯食」,但他同時是位出色的佈道家,做了一些很具突破性的福音工作,因為腓利明白:「福音是給萬民萬族的福音,福音的對象並不是限止在猶太人中間」。他起先是到撒瑪利亞去,而且帶領了多人歸主。之後聖靈帶領他到曠野,向一位埃提阿伯太監傳福音。兩次傳福音工作有很大對比:前者是向整個城市佈道;後者是個人談道。前者是腓利主動下撒瑪利亞城;後者是聖靈以超然的方式把他帶到曠野。前者有一半猶太一半外邦的血統,是亞洲人;後者是非洲黑人。前者是城市裏的平民百姓,後者是一國之政府官員。 腓利的福音唯獨耶穌:「腓利下撒馬利亞城去,宣講基督。」、「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,對他傳講耶穌。」但按不同的對象,就使用不同的傳福音策略,因為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可用的佈道方法。在撒瑪利亞城,他使用群眾佈道;面對太監,他採用個人佈道的方式。撒瑪利亞人既受行邪術西門的迷惑,並有靈界的經驗,腓利便行神蹟,幫他們脫離黑暗束縛,並藉此證明他所傳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。太監既專心查考聖經,腓利便為他解經。這些無論是對象的種族、社會階層,雖都不一樣,但是腓利的心志卻是相同;腓利向他們所傳揚的,也是相同的福音,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。千萬不要因我們的經歷而限制於某種傳福音的方法;福音只有一個,但傳揚福音的方法卻是千變萬化,視乎對象而定。我們不要因經歷而限制傳福音的方法;福音是不變的,但方法卻是萬變的,要敏銳聖靈的帶領。 腓利不但是個傳福音的人,更是個順從聖靈引導的人。神的引導有個特色,就是祂常常是一步步的引導。神一開始只是告訴他,起來往南走,當腓利看見那位太監時,神也沒有告訴他要向太監說什麼,只是要他貼近那車。神在我們身上,的確就是一步步的引導,每天加給我們新的力量,去面對新的挑戰。神的引導,其實也是祂塑造我們的過程。就讓我們在每天生活中,歡迎並且順從聖靈的引導! 親愛的啊!我們都得著了耶穌基督。基督是活的,祂會凡事引導我們。我們放膽學習跟隨主,一次會錯,兩次少錯,多次就不錯了。要跟隨主,放膽跟隨主,不要被什麼人,什麼話嚇得連跟隨主都不敢了。弟兄姊妹們,聖靈就在你裏面,要放膽起來跟隨祂。腓利就是我們一個美好的榜樣,敏銳的跟隨聖靈,不顧一切的跟隨聖靈,大膽的跟隨聖靈,放下自己來跟隨聖靈,不計得失的來跟隨聖靈。不顧自己,不顧人情,不顧工作的果效,不顧前途的危險,只曉得一件事——絕對跟隨聖靈!身為基督徒,我們要如何學習不消滅聖靈的感動,進而在積極實踐當中作有效的回應! 這裡也提醒我們:「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,就要常作準備,以溫柔、敬畏的心回答各人;」腓利就是很好的例子。當太監說:「除非有人開導,我怎能明白呢?」腓利就可以仔細的回答。若是我們平常不愛查考聖經,準備自己,當然就很困難像腓利一般,可以向人解釋耶穌基督的福音。 一位不愛讀聖經的基督徒,他的心靈是空虛的;一位不愛祈禱的基督徒,他的生命是無力的。我不該成為空虛、無力的人。親愛的!今天單獨會主了嗎? ◎回應 神: 親愛的阿爸父!感謝祢!因祢樂意在生活中引導我們。主啊!求祢給我們足夠的勇氣,在祢的引導下,讓我們每天都學習順從的功課。主啊!求祢原諒我們常常忽略祢的話語,也失去祈禱的生命。主啊!求祢開導我,更新我的心意。主啊!我要特別為在職場的肢體禱告,求祢讓他們成為職場轉化的器皿。也為他們有醫治釋放的權柄和能力禱告,讓他們順從聖靈而來的感動與引導,成為祢恩典與祝福的管道。阿們! 禱讀: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如經上所記: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!」(羅十15) ◎記錄你與 神的對話: 主啊!祢今天向我說些什麼?這段經文要向我顯示--- PS. 1. 「埃提阿伯」不是今天的衣索比亞,而是介於洪海和撒哈拉大沙漠之間,大約為今日埃及和蘇丹之間的地區。 2.「干大基」不是人名,是埃提阿伯的女王母親的頭銜,掌管國家的大權操在她手中。 3.「總管銀庫」等於是現在的財政部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