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0124利未記二十七章26-34節
每日單獨會主
◎敬拜:
◎讀經:利未記二十七章26-34節
◎默想:
關於 神:
祂是誰?
祂是怎樣的?
祂作了什麼?
關於我:
我是誰?
神如何看我?
關於基督徒生活:
S罪惡:
P應許:
A態度:
C命令:
E榜樣:
這些對我現在的生活有何指示?
本段經文是利未記的末尾,有一點附載或但書的味道。其中論述到四件事:
1.頭生牲畜原屬耶和華,就不可以再獻給神-這裡的頭生牲畜,並沒有分別是公的還是母的。用以贖罪的牛羊必須是公的,但是做為許願獻禮的牲畜,則不分公母,乃是按照出生的次序為準。這象徵奉獻事奉神的機會,乃是兩性相等的,因為是出於神主動的揀選。
2.不潔的牲畜,不可以作為獻禮-雖然頭生的牲畜必須獻給神,但是不潔的牲畜的頭生,就不可以獻給神。出埃及記兩次提到以驢來代表所有不潔的牲畜,必須用羊羔來取代牠的價值,否則就要「打折牠的頸項」。這裡的「打折牠的頸項」(עָרַף)可能是抄本誤寫,其原文應該是「付上估定價銀」(עֵרֶךְ),僅僅一字之差。由此可見,不潔的牲畜的頭生,可以用羊羔或價銀來取代。(出十三13、卅四20)
3.永獻給神的,就不可賣,也不可贖-「永獻之物」(חֵרֶם)與「當滅的」(חֵרֶם)乃是同一個字,因此指出,凡應當歸獻給神至聖的物,是人不可以觸碰的,因此不可賣,也不可贖。
4.什一奉獻的原則-若是依上述的解釋,那麼什一乃是「當納」給神的,嚴格上來說算不得奉獻。以色列人的甘心奉獻,乃是在什一之外再取出來交給祭司的才算。這什一的範圍相當廣,除了人與牲畜之外,也包含了「地上的種子,以及樹上的果子」。人若是想要擁有什一的「產物」,律法規定人可以更換(但只可用更好的做為主獻,卻不可以贖回原獻的。易言之,兩者都必須獻上),或是用等值的錢加上五分之一來贖回。為何要贖回呢?有可能是認為所獻上的「產物」不夠好,所以不好意思獻上。若是持這樣的心,乃是一件美事。但相當可能也有些人是覺得「產物」品質好,所以寧可高價贖回自己享受。若是持這樣的心,那就不是很美了。
關於頭生的歸神:「牲畜中頭生的應歸耶和華」,這是依據神的命令「耶和華曉喻摩西說:以色列中凡頭生的,無論是人,是牲畜,都是我的,要分別為聖歸我」(出十三1)而來的,既是原屬耶和華神的所有,人就不可以再作為許願獻禮獻給神。「頭生的」,乃是預表耶穌基督,祂是神的獨生子,是首先從死裡復活的,是初熟的果子,做為萬人復活的預表。
總之,奉獻的細則中,有兩個基本的原則:1.頭生的都是神的。2.十分之一也歸耶和華為聖。事實上,頭就是代表全體,神藉著頭生的牲畜歸給祂,是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祂的賞賜,就人來說也是如此。利未人不過是代表一切頭生的事奉神,而且神要十分之一的方法很特別,羊群或牛群不是第一隻,而是第十隻歸給神。由此可見,神體恤、顧念人生活的需要,把十分之九先給我們,然後將第十隻歸給祂。若是我們多看看這十分之九,奉獻的時候一定會更加感恩和喜樂。
親愛的啊!讓我們思想一下「更換」許願獻禮的規定:只能「加一隻」,卻不能「換一隻」,因此必須兩隻都獻上的精神。實在激勵我們應當常常抱著要把「最上好的獻給神」的態度來服事神,而不是「有獻就好」。教會的建設也是一樣,在讀完利未記之後,期待我們真的看到有一群忠心的祭司,按這屬靈原則,執行最美的事奉。而百姓也各按恩賜,甘心、同心奉獻,使主的教會更加榮美起來。
今天到了《利未記》最後一個段落,整卷《利未記》的寫作豈不就是為了預備當時的以色列人、進迦南之前的準備?用一個現代的角度來看,今天所有的教會,其實我們還真像我們在曠野中行進的這個過程,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等著要進入天上的迦南、永恆的安息,在這一個進入永恆安息之前,教會時代就是一個讓我們操練分別為聖、操練成聖的生活、操練與神同行的階段。假如《利未記》是寫給當時曠野行進中的以色列人,那麼《利未記》背後許多原則,也是寫給我們今天在進入永恆迦南、天上迦南、永恆安息的教會時代的神的百姓屬靈的指導。
求主幫助我們,讓我們真真正正了解《利未記》在今天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,因為我們仍然一樣,與當代的百姓一樣正在努力的與神同行、正在努力地與這位聖潔的神一起奔走這條十字架的道路。這位聖潔的主不止是給我們命令,這位聖潔的主其實祂自己已經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,就是耶穌基督,祂帶領我們走這條十字架的路,直到永遠。
◎回應 神:
親愛的天父!謝謝祢!因祢的慈愛高過諸天。主啊!求祢幫助我們有一顆智慧的心,明白祢才是一切祝福的源頭,讓我們甘心樂意獻上在祢的面前,蒙祢的喜悅。阿爸父啊!感謝祢!祢的應許中,不論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是的。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,叫祢因我們得榮耀。阿們!
禱讀:地上所有的,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,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,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。…凡牛群羊群中,一切從杖下經過的,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。(利廿七30,32)
◎記錄你與 神的對話:
主啊!祢今天向我說些什麼?這段經文要向我顯示---